原標題:山西多部門聯合發(fā)布通告打擊非法“代理維權”行為
近日,針對不法機構和人員以牟利為目的,打著“專業(yè)維權”的幌子,誘導、教唆消費者以多種方式向金融機構施壓,尤其是誘導消費者委托其“代理維權”,使用格式雷同的模板頻繁向監(jiān)管部門投訴舉報金融機構,嚴重損害消費者合法權益,擾亂金融市場秩序,影響社會民生和經濟穩(wěn)定的亂象,為防范金融領域非法代理投訴風險,營造良好營商環(huán)境,山西銀保監(jiān)局聯合山西省公安廳、山西省市場監(jiān)管局、山西省地方金融監(jiān)管局發(fā)布《關于防范金融領域代理維權風險優(yōu)化營商環(huán)境的通告》(下稱“通告”)。
通告表示,當前部分社會組織或個人借“代理退保退息”“代理投訴”之名,捏造事實,違背誠信,突破法律底線,嚴重損害消費者合法權益,擾亂正常金融經營秩序,已涉嫌違法甚至犯罪。對此,銀行保險監(jiān)管部門已將其納入常態(tài)化掃黑除惡整治重點,將聯合公安機關依法予以嚴厲打擊,并追究相關組織和個人的法律責任。
針對非法“代理維權”亂象,通告明示“代理退保退息”的手法及危害,引導消費者樹立科學消費理念,警惕有關風險,通過正規(guī)渠道依法理性維權。同時,組織銀行保險機構參與放心消費創(chuàng)建工作,強化依法合規(guī)經營,提供優(yōu)質高效金融服務。另外,將打擊非法“代理維權”納入常態(tài)化掃黑除惡整治重點,加強與有關政府部門間的協(xié)作,開展聯合打擊和集中整治,維護金融市場秩序,保護消費者合法權益。
根據通告,代理退保退息組織或個人以“專業(yè)維權”名義,利用微信朋友圈、網購平臺、社交平臺、短視頻等互聯網渠道招攬生意,宣稱可代辦全額退保、全額返息、征信修復等事宜,誘導消費者與其簽訂所謂的“代理維權服務協(xié)議”,委托其“代理維權”,要求消費者提供身份證、保單、銀行卡、聯系方式等涉及個人隱私的敏感信息?!按砭S權”過程中唆使消費者無視合同約定,捏造或歪曲事實,向銀行保險監(jiān)管部門、信訪部門反復投訴、舉報,并以纏訴鬧訪等手段向金融機構施壓,以達到其收取高額代理手續(xù)費、截留套取資金、唆使消費者轉購非法理財產品等目的。通告提示金融消費者認清“代理退保退息”手法及其危害。上述行為阻礙了消費者與金融機構、監(jiān)管部門開展有效溝通,極易造成消費者征信受損,無法繼續(xù)享受金融服務或導致消費者喪失保險保障,同時極易造成消費者個人信息泄露。
通告提醒金融消費者,金融產品的主要功能是提供資金融通便利或有償風險保障,消費者應當加強金融知識學習,樹立科學的金融消費理念,結合自身實際,理性消費。消費前充分了解金融機構、地方金融組織、財富公司、交易場所、私募基金等主體提供的產品或服務中涉及的資金成本、抵押、擔保、保險責任、現金價值、除外責任、違約責任、退保等概念和重要信息,厘清權利義務關系,審慎授權或簽署合同協(xié)議,提高自我保護意識,保障個人信息安全和資金安全。當消費者在接受各類自媒體渠道發(fā)布的信息時,應準確識別,謹慎決策,避免自身權益受到損害。
另外,對于所謂的“代理退保退息”“代理投訴”切勿輕信和傳播,通告提醒消費者要警惕參與“代理退保退息”可能將面臨失去正常保險保障、征信受損、個人敏感信息泄露、資金被騙等風險隱患。如聽信“專業(yè)維權”機構或人員的虛假宣傳,涉及編造理由、偽造證據、提供虛假信息等非法行為,構成欺詐,將面臨較大法律風險。如果對所購買的金融產品或享受的金融服務有疑問,與相關金融機構產生糾紛,應通過正規(guī)渠道依法合理維權,可以直接和金融機構協(xié)商解決,也可以通過銀行業(yè)保險業(yè)糾紛調解組織、仲裁機構以及金融監(jiān)管部門等渠道反映訴求,維護自身權益。
此外,根據通告要求,金融機構應積極參與放心消費創(chuàng)建工作,依法合規(guī)經營,根據消費者的實際需求提供豐富多樣的產品和服務。要加大對消費者金融知識的普及宣傳力度,幫助廣大消費者樹立正確的金融消費理念。要建立完善的消費者權益保護機制,暢通投訴渠道,高效處理投訴事項,強化消費者權益保護相關信息披露,不斷提升客戶滿意度。(記者 張珍)